上传时间: 2014-06-30 浏览:0人
恒星学院自成立以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15年来,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5 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15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下称“恒星学院”)揭牌仪式暨建院15周年、恒星集团成立27周年庆典活动在恒星学院国际交流中心礼堂举行,同时举办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研讨会”。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会长魏丕植、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文普、全国高评委专家、山东省教育厅领导、青岛市负责人以及企业和校友代表近千人参加了庆典。会上,宣读教育部批准成立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文件;魏丕植代表研讨会主办方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发表致辞。
恒星学院是国家教育部于今年5月16日正式发函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的民办普通高校。学院定位于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青岛恒星集团董事局主席、恒星学院董事长陈昌金发表讲话。他提到:“升本成功,在恒星学院15年办学历史上,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恒星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十几年来含辛茹苦、艰苦奋斗取得的办学业绩,得到了政府领导的认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得到了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升本成功,标志着恒星学院发展实现了一个新的历史跨越,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将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注入更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揭牌仪式结束后,举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林钧敬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研讨会主题报告。全面培养应用技术创新型人才
恒星学院从以规模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谋求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由路径。该学院依托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市场之需设置了38个高职专业,涉及4个学科门类,形成以工学为主,管理、艺术、文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以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恒星学院找准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立足点,根据地方产业布局特点,重点发展印刷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网络工程、机械工程、汽车服务工程5个本科专业,均为与所在区域的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紧缺专业。
恒星学院坚持打造一支精英教师团队,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养了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和科研学术带头人,培育了一批创新团队。该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22人,兼职教师10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8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55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6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88人;“双师型”教师175人。
恒星学院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推出新举措,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有了新增强,该学院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承担行业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9项;受企业委托并被企业采用的技术服务咨询报告7份;获得专利授权12项;有6个软件获国家版权局授予的软件著作权。学院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2009年至2013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共有42部教材和5部专著公开出版,获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共发表论文420篇。
“让老百姓的孩子都能上大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实现辉煌人生。”恒星学院自成立以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15年来,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5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多学科协调发展
陈昌金说,回首恒星学院15年的发展史,学院外延和内涵建设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今后10年将是该学院不断开拓创新,提升质量内涵,拓宽办学层次,强化特色办学,打造科教名牌,实施“国际名校”计划的关键时期。
陈昌金表示,学院要实现更高层次的长远目标,首先要在学校的顶层设计中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站在新的起点上,恒星学院将继续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的发展理念,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校企合作、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在保证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的前提下,建设一批特色品牌专业。恒星学院升本以后,将尽快全面转向应用型本科教育,逐渐确立本科教学在学校办学中的中心地位,同时积极探索和发展研究生教育,逐渐建成适应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工、文、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院校。
陈昌金说,“我们不与公办学校拼师资、拼实力,我们拼特色,拼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以教育配套产业为龙头,每个专业配套3个企业,让学生在企业里成长,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未来有更高的期许:我们的学生里也能培养出硕士、博士。”
恒星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社会各界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去年7月与今年1月,山东省教育厅高评委专家组与教育部全国高评委专家组先后来学院进行升本考察评估,也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给予高度评价,教育部全国高评委专家组认为,“该院实施‘校企对接、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有效提高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陈昌金表示,学院将以高职专科为基础,保持适度规模;重点发展本科,利用5年时间逐步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和多种形式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以工学为主,形成文学、社会、管理、艺术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恒星集团将在未来7年内计划投资1.5亿元,在校园四周建设与社会紧密融合的,集产、学、研、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学院行业大楼5万平方米。学校各专业全面向社会开放,吸引与产业相关的企业、公司进入学院大楼,使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生产紧密结合,努力把恒星学院打造成“无围墙大学”。(周辉 法良山)
新闻来源:凤凰网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627/12621724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