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 2020-04-22 浏览:0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永续繁衍的血脉,绵延不绝的“根”和“魂”。为了提高商学院辅导员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商学院于2020年4月21日上午10:00-12:00,在A3-319会议室进行思政研修学习。我们有幸邀请到幸福管理研究院胡大成院长、传统文化中心陈启菁老师莅临指导,同时参会的还有商学院全体院务会成员及辅导员,本次会议由文宣主任董瑞老师主持。
本期商学院思政研修班流程主要包括:诵读励志格言、学习观看视频《孔子传》第三集、讨论与总结。
《孔子传》第三集由以下几个镜头组成:
1.孔丘生子,恰逢子家羁奉鲁君之命送来一尾鲤鱼,孔丘遂为子起名“孔鲤”。
2.公元前522年,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对《文王操》颇有感悟。
3.齐景公、晏子来访,鲁国以三桓之一的季孙意如为傧相,季孙意如按照孔子的教授,依礼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令人耳目一新。
4.齐景公请见孔子,并与之探讨秦穆公称霸等事,为其才学所折服,甚至想带孔子仕齐。
5.虽然鲁国没有放走孔子,但对于是否重用他还是争议重重,最终还是没能重用孔子。
6.孔子在他人的建议下,开始办学。
讨论环节:
1.孔子认为推行礼乐可以实现天下大治,谈谈对让礼乐融入处室、学院和班级管理中的认识。
孙詹林老师认为,“礼”相当于规矩、“乐”相当于人情,处室、学院和班级管理应该融合“礼”、“乐”,做到“相敬相安”、“相爱相助”。
何浏老师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但也需要人文关怀。
陈启菁老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班级管理进行解读,并强调“孝”是大根大本,孝道是“善”的起源,如果融入班级管理中,会让班级更加和谐和睦。
2.“师生”交谈中,孔子提到自己还称不上老师,因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扎实还需要有完美的人格如何理解?
韩雪老师认为,完美人格很难达到,作为老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那翠翠老师认为,完美人格趋于理想化,作为老师应该做到教学相长。
董瑞老师进行了总结,提出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引申出辅导员队伍要加强时间管理,做事的原理原则之务本,学会区分事务的属性,“不重要且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重要但不紧急”、“重要且紧急”,做时间的主人。
总结阶段:
胡大成院长针对思政研修班学习的内容和辅导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讲述和解答。胡院长提出:
首先,辅导员要有大局意识;其次,辅导员要有积极思维和动态思维;最后,爱是一切,辅导员要有能量,且不能给任何人随意贴标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许多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辅导员要学会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提升自己,成为弘扬的载体,担负起教育和培训职责,就像太阳一样永远散发着光和热,照亮并温暖学生们前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