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恒星学院:谋建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

上传时间: 2014-06-14   浏览:0

恒星师生将以学院升本为新的起点,以服务青岛、服务社会为根本,以建成特色鲜明、服务有力、国内一流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为目标,努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校只有办出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才会缓解,高职院校努力向着应用技术型的大学转型不仅是增强高校内生力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成才观念的有效途径。”青岛恒星集团董事局主席、青岛恒星科技[0.65% 资金 研报]学院(下称“恒星学院”)董事长陈昌金这样说,恒星集团经过27年的不懈努力发展,不断开拓新兴产业,为学院的发展壮大也带来了机遇和保障,学院在迈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进程中,历经磨炼,成长为民办教育中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一面旗帜。高职院校转型学院下设动画、印刷、物流、信息、建筑、汽车、经济、商务、国际、教育、育才、航空等12个二级学院,涉及工学、管理、艺术、文学等四大类、38个专业类别今年5月16日,教育部给山东省政府发函(教发函[2014]109号),同意在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建立恒星学院。学院系本科层次的民办普通高校,定位于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隶属山东省政府管理。学院首批设置本科专业5个,即印刷工程、机械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网络工程;今年计划招收本科生600人。

恒星学院是由青岛恒星集团斥巨资兴建,以超深圳的“恒星速度”迅速发展起来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历时15年,经历了从专修学院到全日制民办普通高职专科学校再到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的不平凡过程。

2000年,青岛恒星集团在陈昌金的策划和领导下,开始筹建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2001年11月13日,青岛市教委下发《关于同意成立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的批复》,正式成立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实现了“当年征地、当年建设、当年招生千人”的规划目标。2003年4月24日,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同意建立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的批复》,正式批准建立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升格更名,从此成为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职专科学校,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专统招、学历文凭考试及本科试点资格。学院可面向全国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生或六年制专本连读生;高中起点的三年制专科或四年制专本连读生;专科(含专科在读生)起点的二年制本科生。今年5月16日,教育部在给山东省政府的函(教发函[2014]24号)中明确指出,同意在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建立恒星学院。学院系本科层次的民办普通高校,由省政府负责管理。学校办学定位于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意首批设置本科专业5个,即印刷工程、机械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网络工程;学院实际占地1008亩,校舍实际建筑面积35.19万平方米。学院现有在校生1万多人,教师525人。学院下设动画、印刷、物流、信息、建筑、汽车、经济、商务、国际、教育、育才、航空等12个二级学院,涉及工学、管理、艺术、文学等四大类、38个专业类别。特色办学得到广泛认可

恒星学院应市场之需而设置了38个高职专业,涉及4个学科门类,形成以工学为主,管理、艺术、文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其中19个工科专业

学院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秉承先进育人理念。自办学之初就确立了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陈昌金的办学理想是“让老百姓的孩子都能上大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让众多学子成为技术精英、经理人和企业家,实现人生价值。”建校以来,学院长期探索并实施的“校企对接、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教学模式,全员参与、“五全育人”的思政德育模式,跟踪服务、就业“双高”的就业管理模式,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得到各级主管部门与社会的广泛认可。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指导思想,秉持“人人有潜能,教育个性化,个个都成才”的育人理念,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社会实践,强化技能实训,建立了18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与101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及为教学服务的数据中心、软件研究所、动画工作室等教科研机构,建构校内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推行“双证书制”,以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科技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与科技创新能力。2010年至2013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科技竞赛获奖共计141项,其中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全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6项、优秀奖16项,各类市级奖项45项。学院印刷技术专业的校内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获18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是青岛市惟一获此立项的民办院校。

完善跟踪服务,实现就业“双高”。建校以来,学院共培养了5万多名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恒星学生”品牌深受社会欢迎。学院坚持以就业“双高”为目标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管理体系,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先实习,再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学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实现就业质量7个考核指标。据山东省人社厅公布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2010至2012年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5.37%、94.69%和98.53%,连续多年在省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2011年10月,山东省人社厅对学院就业工作进行评估,认为恒星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服务社会、贴近市场、务实有效、独具特色的民营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路子。”近年来,在校学生规模一直稳定在1万人左右。新生录取率100%,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

恒星学院始终坚持“专业跟着市场跑,课程围绕岗位转”,依托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市场之需而设置了38个高职专业,涉及4个学科门类,形成以工学为主,管理、艺术、文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其中19个工科专业。现有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

随着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李沧区百果山的举办,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游客的光临,恒星学院这个距离2014年世园会(青岛)园址仅1公里的民办院校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的关注目光,并成为一张闪耀的“恒星名片”,恒星学院的1600多名师生活跃在世园会的每个角落,他们忠实地履行着志愿者的义务。彰显“科技”特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恒星学院将进一步彰显学校“科技”特色、“技术”特色,不断推出科技创新新举措,坚定地向着“打造应用技术型大学”昂首迈进。

在庆祝恒星学院建校15周年之际,陈昌金这样说道:学院顺利升本,首先要感谢青岛市委、市政府和青岛市教育局的坚定支持。在申报升本的过程中,无论是土地房产手续的办理,还是申报文件的签发、组织专家考察以及办学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的殷切关怀和全力支持;学校升本所取得的各项工作成绩,也饱含着青岛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政府各部门领导对于为蓝色经济区建设长期输送人才的恒星学院的关心和支持。恒星师生将怀着感恩的心,以学院升本为新的起点,以服务青岛、服务社会为根本,以建成特色鲜明、服务有力、国内一流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为目标,努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关怀。

15年春华秋实,凝聚着恒星学院师生一代又一代的创业激情与心血;15载峥嵘岁月,见证着民办教育一个又一个的梦想追求与传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恒星学院将进一步彰显学校“科技”特色、“技术”特色,不断推出科技创新新举措,坚定地向着“打造应用技术型大学”昂首迈进。(周辉 法良山)

新闻链接:凤凰网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613/12540062_0.shtml

          网易 http://news.163.com/14/0613/23/9ULJBLMA00014Q4P.html

          和讯 http://news.hexun.com/2014-06-14/165684528.html?from=rss

          华禹教育网 http://www.huaue.com/mxdt2014/201461453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