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科技学院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9.85%创历史新高

上传时间: 2014-12-19   浏览:0

  “根据省人社厅公布的数据,青岛恒星科技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9.85 % ,较上年提升0.15个百分点。”就业处处长康兴对记者如是说。连续3年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就业率、就业质量名列山东省内同类院校前茅。

  2015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达749万,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4年又增加了22万人,毕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将会更加重视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今年11月28日,200多家企业走进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参加由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举办的2015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为恒星学子预提供一万多个就业岗位,比去年规模更大。”

  就业与教学相促进 就业率、就业质量双高

  “这次招聘会提供的岗位超乎我的意料,选择的空间很大,不一定要专业对口,只要能力胜任就可以大胆的去应聘,我也很有信心和把握。”建筑学院2015届应届毕业生李赛科一脸自信的告诉记者。

  记者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就业处了解到,学校充分发挥集团办学优势,在校内建设了印刷包装、汽车维修、动漫制作、网络技术、智能仪器等18个与相关专业对口的企业或生产车间,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创业基地,将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相融合,使学生在校期间不出校门就能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得到实训锻炼,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提高,实现“真教实练与上岗工作零适应期”,为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校在加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基础上,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市场,先后与安普泰科(美资)、索菲亚国际大酒店、青岛海尔丰彩、苏州罗技科技、金像电子(台资)、环球数码等企业进行“工学交替”或达成“企业资助定向培养”意向。该校就业处处长康兴对记者说:“这一举措使学生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强化了职业技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在就业市场上显现较强的竞争力,为毕业即走上管理或关键技术岗位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毕业生‘实习与就业零距离’,学校就业率、就业质量双高。”

  “产教融合 校行对接”模式让毕业生“出彩”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董事长陈昌金认为,国家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的时期,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师和高素质职业人才,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我们能做的就是要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创新实践相结合,要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机会。因此,要切实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方向,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把办学质量提上去,学院坚持大力培养具有特殊技能的应用技术人才,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搭建人人成才的“立交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行对接 产教融合”模式,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将为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努力。

  “为了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实践运用,学校招聘会几乎都是与毕业生专业对口的岗位,在2014届毕业生校园招聘月活动中,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70余场次,参会企业300多家,给毕业生提供了5000多个岗位。”学院就业处处长康兴介绍说,正是由于这些积极的举措,使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行对接让毕业生就业更加出彩。

  据悉,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非常重视产教融合、校行对接,目前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256家,深度合作40多家。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所培养的毕业生以其踏实、肯干、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等特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C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