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荣获佳绩

上传时间: 2014-08-30   浏览:0

  日前,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山东赛区竞赛在曲阜师范大学落下帷幕,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鲁东大学和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等45所高校的263支代表队参加了此次竞赛,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信息学院派出的两只代表队在比赛中荣获佳绩。

 

  据悉,教育部为了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已举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结构设计等4大竞赛的基础上,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每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是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工程的实践活动。本竞赛以竞速赛为基本竞赛形式,辅助以创意赛和技术方案赛等多种形式。竞速赛以统一规范的标准硬软件为技术平台,制作一部能够自主识别道路的模型汽车,按照规定路线行进,并符合预先公布的其他规则,以完成时间最短者为优胜。创意赛是在统一限定的基础平台上,充分发挥参赛队伍想象力,以创意任务为目标,完成研制作品;竞赛评判由专家组、现场观众等综合评定。技术方案赛是以学术为基准,通过现场方案交流、专家质疑评判以及现场参赛队员投票等互动形式,针对参赛队伍的优秀技术方案进行评选,其目标是提高参赛队员创新能力,鼓励队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

  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等环节,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工作,初步体会一个工程性的研究开发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竞赛融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是以迅猛发展、前景广阔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学科专业的创意性比赛。

  根据大赛组委会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汽车模型平台上,使用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的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模块,通过增加道路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以及编写相应控制程序,制作完成一个能够自主识别道路的模型汽车。

  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我校升本之后,突出恒星学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学院积极组队参加第九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由于第一次增加高职院校也可参加本项目的竞赛,在接到通知后从今年5月份开始着手进行准备,近 2个月的时间,经过各种方案的论证,硬件平台及相关算法的改进,最终实现一套能够自主识别路线,并且可以实时输出车体状态的智能车控制系统。

  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山东赛区吸引了来自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鲁东大学等45所高校的263支代表队参加了此次竞赛。因时间、教师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我院今年只选择了两支队伍进行参赛,分别是光电组、电磁组。我校光电组-北极星代表队成绩为16秒9、在87个代表队中排44名;星速队电磁组成绩为20秒005、在91个代表队中我校排50名。因第一次参加智能车大赛,我们没经验、没基础,所有问题都是一步步摸索着发现并努力解决,从铺设赛道到组装小车,从硬件设计到软件调试,从算法实现到参数修改,设计理念的创新,制作精度的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积累经验,最终则采用轻质量机械设计、大前瞻传感器和连续化算法处理的基本技术路线,在前瞻距离、噪声抑制、驱动优化、整车布局等方面加强研究创新,在有限计算能力下获得了较高的赛道信息分辨率和准确率,使智能车能够满足高速运行下的动力性和稳定性需求,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和赛场表现。

 

  信息学院韩伟院长、范敏院长及教务处和学校各个部门大力支持本次比赛,在严以刚校长、杨为民老师的帮助下,邀请了青岛科技大学的飞思卡尔指导教师岳耀宾老师对参赛同学进行了辅导,比赛前期,还与青岛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在此期间,也得到了中国海洋大学的帮助与支持,通过这次比赛,促进了我校健康、高效、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院坚持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培养目标,并加强对青年教师培训范围与力度,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提高。

  信息学院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