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禹教育网】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校把握自身优势 坦然应对生存危机

上传时间: 2011-08-02   浏览:0

近几年,随着生源的不断减少,高等院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生存现状得到众多媒体以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继去年省内某民办高校因不堪银行的贷款重负而宣告倒闭的消息曝光后,民办高校遭遇生存危机的言论随即产生,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这样的言论,民办高校何去何从?就此记者深入采访了多家民办高校,并选取了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作样本全面调查了他们如何面对生存危机。
  
  记者了解到,面对生源下降所带来的招生危机,民办高校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在努力寻找生源的同时,更是从自身下功夫,努力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为学生的未来保驾护航。谈到民办高校如何生存下去,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昌金曾经说过:“民办高校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在特色和创新上下功夫,尤其要在家长和学生关心的就业工作上下功夫,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这项工作做好了,我们才能得到家长、学生和社会的认可,我们的路才能走下去。”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十年的办学历程中,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改善硬件环境建设,目前学院占地1400亩,建筑面积达40.5万平方米,学院具有健全的教学、生活设施,为学生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学院图书馆藏书78万册,电子图书685GB,各种期刊618种,3个大型书库、8个电子阅览室,阅览座位2172个,校园网与国家教育科研网络相连,可直接在网上进行电子信息文献检索和阅读。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实验实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学院先后建成了4.4万平方米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其中包括电子电工、测控、汽车、建筑等9个大型实验实训中心、99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6家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建立成熟的就业机制,全方位保障学生就业
  
  自2001年建校之初,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就把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首要任务,并紧紧围绕这一任务开展各项工作,使学院的就业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2008年学院就业率在全省民办高校中名列第一,2009年就业率高达98.9%,比2008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2010年,省教育厅领导视察学院时,对其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有这样的民办高校,我们就放心了。”
  
  到目前为止,学院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就业机制,成立了专门的就业处,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就业岗位进行储备、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及服务,现在学院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每个专业配备1-2名就业主任,每50-100名毕业生配备1名专职就业指导老师的服务方式。为了帮助毕业生树立最佳的就业预期和巧抓就业机会,学院还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推荐服务,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满意的工作岗位。
  
  搭建创业平台,为学生未来开辟新出路
  
  今年6月29日,由青岛市崂山区区委统战部牵头,青岛市10家大型企业与恒星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建立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基地,至此,恒星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创业基地已经达到400多家,为在校学生实训和将来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保障学生就业的基础上,积极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已经成了恒星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在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的今天,自主创业无疑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一条新出路。如何让学生成功创业,陈昌金校长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除了创业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成功创业的环境和机制,创业不成功都很难”。据了解,恒星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办者恒星集团现有11个行业集团,已创办校企合一企业16家,每家都为想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创业的商业模型。“采用股东制,员工也是老板,商业模型、管理规范、运营资金、技术支持、客源等都是集团配套,学生创业没有任何风险。”
  
  同时,学院还设立大学生创业训练中心,开设厂长经理班,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在集团办学的优势下,目前学院已创办了软件外包、数码影视、汽车维修、养老幼儿服务等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满怀信心,脚踏实地做教育
  
  “校企合一,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成为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抓好学生就业安排成为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乃至其他民办高校的立足之本。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昌金表示未来民办高校必然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不断的发展中脚踏实地的做教育,真正用心地去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新闻链接:【华禹教育网】原文地址:http://www.huaue.com/mxdt/2011730150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