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携手育英才 雷锋精神谱新篇——李沧团区委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团委深化校地志愿服务合作纪实

上传时间: 2025-03-04   浏览:0

 

图片

  城市因青年而兴,青年因城市而聚。面对主城区“大学建设与地方发展互促融合”的有利优势,李沧团区委与驻地高校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团委以“校地共建赋能青春,实践育人助才成长”为核心目标,创新构建“共建、联育、同享”三翼协同机制,通过街道社区与大学学院双向需求的精准对接和紧密合作,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孵育人才成长新模式。两年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累计超5000名学生深入李沧区大街小巷开展志愿服务,累计服务超4.2万人次,服务时长突破6万小时,为区域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01制度创新:

  构建校地协同“生态圈”

  2023年,为制度化安排校地合作事宜,李沧团区委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团委联合制定“逐梦李沧星计划”校地团组织全面合作制度,街道、学院联合签订团组织共建协议,根据基层需求清单和学院专业特长精准打造志愿服务队伍,在党建带团建、“团干部+基层干部”双重指导下,学校12个学院、617个团支部已与李沧区11个街道、120余个社区开展紧密合作,每个团支部至少每年两次到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并持续总结服务经验,建立了常态化联系的校地赋能平台。

图片
 
图片
02

  模式创新:青年学生专业技能精准滴灌基层需求 

  基层有需求、大学来帮忙,实践验能力、成才更高效。在志愿活动开展过程中,了解到当前基层治理不仅需要传统的“一老一小”服务项目,更亟需有技术、会AI、一专多能的高质量人才。为此,校地团委经过实地调研,推出推出“青春伙伴”团组织结对星计划和“青春合拍”项目合作星计划,学生服务团队以特色专业为纽带开展家电维修、健康管理、电商助销、系统搭建等特色服务,实现专业技能与民生需求的有效结合。例如健康管理学院成立“医路长虹”志愿服务团,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智能设备培训等服务,相关经验获市级表彰;商学院成立“筑梦”电商志愿服务团,通过直播带货帮助李沧对口莱西农户销售农产品超50万元;信息工程学院“信青年”志愿服务团,利用专业技能开发智慧社区管理系统,优化物业响应效率,相关成果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图片
 
图片

  03

  成果丰硕:成才赋能与区域发展双赢值得一提的是,李沧团区委和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团委校地合作模式不仅在志愿服务爱心善举中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着重锻炼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奠定坚实基础,更为地方发展选育留用高质量青年人才提供注满动能。一是助力实践能力跃升,通过社区调研、志愿服务、岗位实习等,培养了大学生沟通协调、项目管理等核心素养;二是助力专业技能落地,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为社区老人开设“医养绿色通道”,计算机学院学生研发“智慧养老系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三是助力地方就业人才集聚,以2024年毕业生为例,李凯旋、刘洪科等12人留任李沧区企事业单位,张鑫亚、滕振欣等690余名毕业生凭借实践经历进入李沧区健康科技、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形成地方与大学“实践-就业-反哺”良性循环。

图片

 

图片

下一步,在雷锋精神的号召下,双方将继续完善三翼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校地团组织合作从“服务型”向“发展型”升级。李沧团区委也将总结模式经验,开放实践育人场景,进一步扩大与其他高校的人才培育合作,以提升团组织联系服务引领青年的目标为引领,为李沧高质量发展和雷锋精神的薪火相传持续注入青春力量。

  (编辑:曹晴 初审:邬莹莹 复审:贾金龙 终审:王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