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 2025-08-21 浏览:0人
8月18日,我校“2025年‘北辰同舟’教师成长营——学社导师培训第一期”圆满落幕。为期5天的培训以深刻的主题内涵、丰富的课程设置及显著的成效,为学校学社导师、辅导员队伍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开班启航:聚焦需求搭建成长链条
8月14日,培训正式开班,青岛恒星集团主席、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董事长陈昌金,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立庭,副校长陈海艳等校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学发处、教务处、科研处及全校12个学院的行业院长、学社导师、辅导员共同参与。此次培训以“溯经典·筑恒星·行致远——教师发展赋能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紧扣教师发展需求,细化每日课时与场地安排,融合经典溯源、实战演练、案例借鉴、规划落地四大核心维度,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小组共创、案例研讨等多元形式,构建“思想铸魂—能力提升—实践转化—未来规划”的完整学习链条,助力参训人员全方位成长。
经典溯源:筑牢教育初心与文化根基
8月14日上午,“同道人”模块开启培训,从经典智慧与学校文化双维度为教师锚定方向。周雁峰老师在《溯源明志——<学记>中的教育精义》课程中,以《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学相长”等核心理念为切入点,结合现代教育实践案例,带领教师回溯教育本质,梳理“从经典中找寻最美教师路径”的实践方法。
王立庭副校长以《拥抱恒星·遇见更好的自己》为题,深入解读学校使命愿景与恒星文化内核。课程通过“学校发展历程时间轴”“办学模式特色拆解”“学社制育人目标对齐”三大板块,结合“学记思想与恒星文化融合”的思考任务,引导教师将个人职业理想与学校“申硕建大”战略目标绑定。现场以行业学院为单位开展“目标对齐工作坊”,各学院教师共同梳理“个人能力—团队需求—学校目标”的匹配点,切实推动个人与组织发展同频共振。
实战赋能:破解学社工作痛点难点
8月15日至16日,“攀登路”模块,聚焦学社工作痛点,以“实岗真做”为核心开展实战教学,引入外部案例与校内优秀经验,实现“问题解决+经验借鉴”双驱动。
实岗真做专题中,一线教师分享项目落地经验:建筑工程学院李兆建老师以《土木工程实战项目工作坊》为题,拆解“从岗位需求调研到项目完整交付”的全流程,结合改造项目案例,详细讲解“师生分工、进度管控、成果验收”等关键环节;商学院管彬礼老师分享《电商直播基地宠物零食项目落地》经验,从横向课题引进、岗位设置、过程管控到成果转化,完整呈现“经济效益+营业创收+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项目运营模式,并针对“项目资金管理”“学生参与积极性调动”等问题开展现场共创。
竞赛与科研板块亮点突出。学发处、创新创业学院崔子龙老师在《竞赛导师角色定位与效能提升》课程中,以“竞赛辐射专利、论文、技能证”为逻辑主线,指导教师如何挖掘学生竞赛潜力,现场通过“竞赛项目诊断”互动,为学社项目提供“竞赛适配性建议”。
规划领航:助力教师与学社协同发展
8月17日,培训聚焦“教师职业发展”与“学社高效运营”两大核心,通过政策解读、工具赋能与实战规划,搭建“个人成长+组织发展”的双向支撑体系。
双师型教师发展专题中,商学院王翠老师解读《国家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明确“恒星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与发展路径,参训教师对照“行业经验、教学能力、实践指导”等维度进行自我诊断;吕晓慧老师则以《赋能学业指导:导师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为主题,引入“SWOT分析法”“职业锚理论”等实操工具,指导教师制定个性化职业规划,最终实现100%参训导师完成《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划书》。
学社运营板块同步开展深度教学:运营中心崔雅仙老师带领教师绘制“学社商业画布”,从“关键业务、核心资源、价值主张”等9个维度梳理运营逻辑,各学社现场完成专属商业画布设计;董瑞老师以《从“钱袋子”到“决策力”》为题,用会计恒等式讲解学社财务知识,针对“学社收入分配”“成本控制”等问题,现场演示“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帮助教师建立财务思维。
成果共创:规划长远蓝图圆满收官
8月18日,“摘星辰”模块,以“千日画卷规划”为核心,融入浸润环节,为培训画上圆满句号。
上午,范光中博士解读《千日画卷规划表》,指导学社导师从“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长远目标”出发,设计“四年学社发展与学生培养蓝图”。各行业学院结合前期学习成果,开展“千日画卷”案例分享:如旅游管理学院杨潇老师介绍“文旅融合学社千日规划”,体育学院吴国梁老师分享“体育赛事运营学社成长路径”等。随后,专家团队下沉各学院辅导,针对“规划落地难点”提供个性化建议。
下午,行业学院共创结果审核工作有序开展。各学院将培训期间形成的优秀成果提交,由校领导、专家组成的审核小组逐一评审,并要求各学社参照模板完善自身学社千日画卷。
培训虽已结课,但成长永无止境。此次“北辰同舟”学社导师培训,不仅为教师搭建了“学习—实践—共创”的成长平台,更形成了“经典溯源—实战赋能—规划领航”的导师培养新模式。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双能型教育”为导向,深化“北辰同舟”精神内涵,持续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为推进“申硕建大”目标、打造应用型本科教育标杆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曹晴 初审:邬莹莹 复审:贾金龙 终审:王立庭)